对于不同厚度和材质的试样,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落镖冲击试验仪或者调整试验参数。
1、材质差异
脆性材料:如陶瓷、玻璃等,这类材料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对于这类材质的试样,一般需要使用能量相对较低、冲击头形状和质量经过特殊设计的试验仪。这是因为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较低,过高的能量可能会导致试样过度破碎,无法准确评估其真实的抗冲击性能。
韧性材料:像橡胶、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等韧性较好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而不易断裂。针对这类材料的试样,可能需要使用能量较高、冲击速度可调节范围较大的试验仪。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冲击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2、厚度差异
薄试样:当试样较薄时,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能量相对较高,较小的冲击力就可能对其造成较大的变形或破坏。因此,对于薄试样,一般需要使用较轻的落镖或者较低的冲击高度,以避免因冲击力过大而导致试样瞬间破裂,无法观察到材料在冲击过程中的真实响应。
厚试样:厚试样由于其自身具有更大的惯性和能量吸收能力,需要更大的冲击力才能使其产生明显的变形或破坏。所以,对于厚试样,可能需要使用较重的落镖或者较高的冲击高度,以确保能够对试样施加足够的能量,从而准确评估其抗冲击性能。

二、需要调整试验参数的情况
1、冲击能量调整
不同材质和厚度的试样对冲击能量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强度较低、韧性较差的材料,应适当降低冲击能量,防止试样在冲击过程中被过度破坏,导致无法准确获取试验数据。例如,对于一些薄壁塑料管材,若冲击能量过高,可能会使管材瞬间破碎成许多小块,无法判断其真实的抗冲击能力。而对于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如合金钢等,则可以适当提高冲击能量,以更真实地反映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抗冲击性能。
2、冲击速度调整
冲击速度也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材质和厚度的试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冲击速度。一般来说,对于脆性材料或薄试样,较低的冲击速度可以更精细地观察试样在冲击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和破坏模式;而对于韧性材料或厚试样,较高的冲击速度则更符合实际工况,能够更好地评估材料在快速冲击下的抗冲击性能。